青岛市地方税务局市北分局
2008-10-29 15:54:21 10:43:00 | 来源: | 作者:
青岛地税局市北分局下设11个科室。现有干部职工117人,其中党团员89人,大专以上学历110人。负责辖区内21086户纳税人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局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作为“带好队、收好税”的重要措施来抓,在上级党委和市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北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组织收入为第一要务,大力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优化税收服务,狠抓队伍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税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荣获山东省地税系统管理年先进单位、青岛市基层单位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全市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先进单位、全市地税系统优秀纳税服务中心等荣誉称号。
2006年,我局组织各项收入18.093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78%,区级收入完成5.3059亿元(不含卷烟),同比增长24.24%。今年1-9月份,我局组织各项收入13.68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13.13亿元,同比增长19.34%;区级收入完成4.39亿元,增长19.66%。
一、狠抓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打牢行风建设基础。我局把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贯彻始终,并把工作落实融入到具体的为纳税人服务的道德建设实践中。一是通过抓好窗口人员教育,推进办税厅软环境优化建设。窗口是展现服务质量、道德水准的一面镜子,是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最直接平台。为了让窗口亮起来,我们把加强窗口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教育大家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如何为纳税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办税环境。并结合窗口建设实际和窗口服务需要出发,不断把职业道德内容具体化。二是通过抓好管理员教育,促进干部职工文明执法。管理员工作在税收第一线,抓好这部分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分局定期组织学习各项廉政建设规定、服务承诺和职业道德规范,定期开展自查自纠,解决好个别干部“漂、浮、散”等问题,查工作责任心,纠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有力促进了干部职工公平公正、廉洁高效执法。
为了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我局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网络在线视频培训系统,每个干部在办公桌前就可接收到培训视频,提高培训实际效果;分层次、分专题每个干部进行授课,人人上讲台,人人是教员;在网上开通“每日一题”和“政策汇编”专栏,不断提高干部工作和服务的本领。
二、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工作规范。一是通过建立管理员评价系统,不断促进管理员落实工作职责。该系统有工作提醒、岗位评价、岗位考核三项功能。完整地涵盖了税收征管工作中管理员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考核;填补了属地管理以来,管理员工作无法量化的空白,解决了管理员工作优劣无法准确界定的问题。管理员评价系统作为干部年终考核和能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从制度上、机制上、考核和监控手段上保证了评价考核的公开、公正。二是通过健全岗体系,不断规范干部日常行为。建立健全了《上下班考勤制度》、《服务承诺办税制度》、《廉洁监督制度》、《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重新修订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凡是执法环节必须有责任人来承担,有责任则就有奖惩,形成了更为公开、公正的监督制约机制。三是通过严肃工作纪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强化了信息化考核手段,推行电子化办公手段,指纹考勤、夜间值班、工作日志、电子监控等情况公开查询,不断提高了管理规范化。
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机制,使我局干部思想、观念发生了全新变化,由过去的“领导让我做”,转变为现在的“我要依制度做”。干部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做到了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
三、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机管人,促进行风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把现代化技术与税收管理业务需求有机融合,突出税收分析、执法责任制、管理员工作考核监控和税收警戒线管理,创新开发了一系列税收管理软件,以机管人,以制度管人,不断规范、约束和监督干部执法行为,较好地解决了人情税、关系税问题。 一是创建数据分析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不同辖区相同类型纳税人同一时期入库税款横向比较,同一纳税人不同时期入库税款纵向比较,查找征管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有效解决了个别行业、个别纳税人税负偏低问题,公平了税负。二是创立警戒线管理。实行网吧税收警戒线管理,申报率、入库率分别达到了98%,100%;推行企业法人代表个人所得税警戒线管理,有税申报率达到100%;实行医疗机构税收警戒线管理,规范了税收秩序,缩小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税负差距,增加了税收收入;实行房屋租赁税收警戒线管理,有效地解决了租金偏低问题。三是创新执法监控体系。将覆盖式管理、网吧和企业法人警戒线管理等十六项内容添加到执法责任制软件中,将日常征管与执法责任制管理工作紧密衔接;规范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利用计算机自动监控,对收入变化较大的及时跟踪询问。
四、优化税收服务,营造良好征纳环境。一是整合窗口人力资源。将分局优秀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征收厅工作,共有5名硕士生在窗口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手段。我局自主开发了自助查询打印程序,纳税人通过该程序的办税信息查询模块,可以查询和自助打印70多个办税常见事项及涉税提醒信息,该程序在全省地税系统得到推广;运用市北政务网“百姓说话”网上互动专栏,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进行咨询答复;市北区个体定税情况在市北区政务网金融税务栏目每月进行公示。建立市北地税网上会客厅。实现税企24小时互动交流和实现信息发布365天实时浏览。三是完善“一窗式”办税。对纳税人需办事项,由“窗口”集中受理,由税务机关内部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分工处理,避免纳税人多头跑,实现了税收管理简便快捷。四是狠抓窗口服务质量。重点抓了“硬件上档次,服务出高效,纠风树形象”工作。简化办税程序,规定了核发税务登记保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打印一份税票不超过15秒、申报不超过2分钟等内容的办结时限。实行窗口评价,由纳税人对干部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窗口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纳税人的肯定和赞扬。五是拓宽服务渠道。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定期服务”、对纳税人办税实行“提醒服务”,对新办企业实行税前辅导、建立“税企联系卡”,提高了纳税人满意度。通过定期发布税收政策信息、进行重大税收事项公告、召开税收法规政策辅导例会、做好税收宣传、咨询和辅导工作,引导和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
五、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廉洁从税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水平。分局廉政建设常抓不懈,把思想教育、制度约束,监督检查,作为行风和廉政建设的突破口,软份抓好落实,把健全内外监督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作为强化行风建设的着力点,把税收征管中的每个环节都置于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之中,较好地防止了为税不廉问题的发生。一是创新监督形式,狠抓监督落实。一方面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防止权力滥用;另一方面,对税收执法权运行情况监督检查,执法全过程逐步纳入监督。对要害岗位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轮岗、换岗制度,有效防止和及时发现潜在的苗头。将监督检查和税收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将内部执法监督切入税收业务的执法环节,不断探索执法过程的有效监督方式。加大日常抽查和税收执法检查力度,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发现疑点、纠正问题,监察工作从单纯查办案件转向税收管理全过程的监控,组成检查组深入各街道办事处和纳税人登记经营点抽查了部分非正常户,对既不纳税申报,又不办理注销的非正常户逐个进行了检查核实,以此检验干部税收执法责任心和监督管理员管理责任落实。二是推行政务公开。对社会普遍关注热点问题,增强执法透明度。设立减免税审批公示、注销检查公示、举报受理公示、阳光定税公示等栏目,可查看各项行政审批事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制定了《个体定税管理办法》,推进定税公开、公平。三是加强廉政监察。与区纪委联合明察暗访,走访纳税人、特邀监察员,回访各项税收政策贯彻情况和行业作风情况;召开市北区纳税人座谈会,征求纳税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